據公安部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GB\T 28181-2011規定了安全防范視頻監控聯網系統(以下簡稱:聯網系統)中信息傳輸、交換、控制的互聯結構、通信協議結構,傳輸、交換、控制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性要求,以及傳輸流程和協議接口等技術要求。該標準適用于聯網系統及城市監控報警聯網系統以及與之相關的設備研發、生產、檢測。
但是GB/T28181標準并未明確規定哪類產品應符合哪條規定。檢測中心按標準的相關要求,結合聯網系統實際組成及安防產品的發展現狀,將網絡攝像機(IPC)、DVR/NVR、解碼器三類前端設備及視頻監控管理平臺軟件納入GB/T 28181-2011的檢測范圍。
其中,IPC檢測項目包括設備注冊、注銷、校時、心跳等共20項;DVR/NVR檢測項目包括設備目錄查詢、實時點播等共20項;解碼器檢測項目包括解碼器狀態查詢、遠程啟動等共9項;平臺軟件檢測項目包括平臺互聯及平臺與前端設備連接兩部分,共89項。
據了解,從2011年年底以來,檢測中心就開始了GB/T 28181-2011標準符合性檢測的技術準備工作。檢測中心與標準執筆單位一起,制定了檢測辦法,開發了相關檢測工具(軟件包)并在進行多次試驗的基礎上對檢測辦法進行了修改完善。
2012年2月,安徽省公安廳科技信息化處來函委托檢測中心按國標及《安徽省公安廳安全防范視頻聯網測試方案》對IPC、DVR/NVR及平臺軟件依托公安信息網進行遠程檢測;同年4月,新疆區公安廳科技信息化處來函委托檢測中心按國標及《視頻監控聯網系統標準符合性檢測方法(新疆)》對IPC、DVR/NVR、解碼器等前端設備及平臺軟件進行過檢測。同年7月,四川省公安廳科學技術處來函委托檢測中心對五家企業開發的平臺軟件進行檢測。
2012年7月4日開始,檢測中心正式開展IPC、DVR/NVR、解碼器等前端設備及平臺軟件的企業委托檢測。同時接受廣東、江蘇、浙江等省廳抽樣的型式檢驗。
------摘自安防市場報